七个习惯概论
01
习惯:知识,技巧,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。
知识是理论范畴,指点“做什么”及“为何做”;技巧告诉我们“如何做”;意愿促使“想要做”。
02
依赖 -> 独立 -> 互赖
幼年时我们完全依赖他人,需要他人的指引、养育和供给,靠别人来实现愿望;
成年后,我们渐渐在身体、智力、情感和经济方面变得独立,直到有一天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,能够自我管理和自力更生,希望自己能够单枪匹马打天下;
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,转而寻求与他人的合作,以完成个体不能完成的目标和任务,在人际关系中,我们学会了互相依赖,共创前程,依靠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。
看待这个个人“成熟模式”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历程里。
每个人都是从依赖父母开始,然后逐渐长大。
接下来的成长路径由个人接受的观念,性格和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出现分歧和变化,大部分人可能会走的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去,想发展个人能力又害怕脱离团体生活,想加入团体生活却发现自己总是那个说话自带句号的人,整个人会有前途迷茫的感觉。
除了上述,另外两种极端,将独立个性发展到极致的人,我们会说他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,他们基本上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不会想去参与社交,与其他人建立更多的联系;另一种将依赖个性发展到极致的人,我们会说他们特别会社交,面对任何人都可以让他们聊得开心自在,有时我们会听到社交场合的 “变色龙”这样的称号。
从整本书的角度来讲,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线路,大家都从依赖出发,有的人发展人际关系,学会了互赖之下的关系能力,有的人发展个体能力,学会了独立下的生存能力。
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会做你的选择,你可以在你发展了出众的社交能力后,感觉自己在独立方面不足,花更多的时间去发展个人;也可以在你个人发展了出众的个人能力下,寻求一些与他人合作共谋的可能性。
把人生比作画板,它就好像画板上的三原色(红黄蓝),只有三种原料都有的时候,你才能做出富有色彩丰富度的画作,同时你也能够通过调节颜色的配比,来发掘众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。
03
效能=产出/产能 (产出产能平衡效能原则)
三类资产:
- 物质资产
- 金融资本
- 人力资本
我曾经有一双很漂亮的鞋子,穿起来也特别的舒服,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穿它。我只知道使用它,却没有学会保护好它。穿了两个季度好一切正常,到了第三个季度才发现鞋底被我磨破了,整个鞋子就穿不了了,只好扔掉。
如果我学会好好保护我的鞋子,只在日常穿,下雨天不穿,买第二双鞋子换着穿,都不会让它早早的坏掉,我没有保护好鞋子本身的“产能”,导致了它很快失去了它的“产出”——穿戴的作用。
可事实上,我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寻找一双新的鞋子,这显然不符合效能原则。
我们的赚钱能力是我们的一项金融资本,它就是我们的本金,会不断的产生“利息”给我们。我们可以每天忙忙碌碌,得到更多的工作所得,这是我们辛苦的收获。
不同的处理劳动所得方式将产生不同的结果。有人选择花光所有“利息”,让自己过得更好;有人则将“利息”的一部分投资在自己身上,提升我们的“本金”,以期望在未来获得更多的“利息”。
如果每天只是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做事情,只能在现有的职位上原地踏步,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,担心老板对自己的印象不佳,经济上又受制于人,这显然不符合效能原则。
我们的关系就属于是我们的人力资本,夫妻关系、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等。
从各种关系中,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,即产出,而关系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就是我们的产能。夫妻关系中,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另一半,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,放在亲子和朋友关系中也是相似的道理。如果我们强求某一种结果,强制想要得到某种东西,必然会消耗关系本身的质量,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关系破裂,而关系的破裂意味着失去了一项人力资本。
所以付出和回报总是相生相克,更多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,更多回报使人更愿意更多付出,形成良性循环;相反更少付出得不到更多回报,得不到更多回报更不想付出,这是恶性循环。
效能在于平衡,唯有产出和产之间取得平衡,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。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的选择,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。
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,是好分数与刻苦努力之间的平衡,是清洁的房间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间的平衡。
History
- 2024.06.25, migrated by xiaoka: move from yjalifebook.com to xiaokaup.com
- 2019.09.26, published by xiaoka: first version